第359章 共襄盛举-《明朝第一弄臣》
第(3/3)页
何况,造船这样的技术,和其他技艺的不同是很大的,远不是随便看过之后,就能有所领悟,谢宏这样擅长内陆之地的人,怎么可能晓得这些呢?
比及两人一番探讨之后,王云却是惊讶无比,虽然谢宏没有说出来什么新花样,可是在谢宏嘴里,那些造船的技术却都是系统性的。
从控制标的目的的船舵,到船体的水密隔舱以及船壳包板,最后再到风帆技术,甚至还包含导航技术。这些技术,谢宏都是娓娓道来,从原理到应用,很多都是王云想都没想过的。
老船匠的授艺,本也不过是将他懂的技术教授出来罢了,大部分他自己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其实,若非是感ji王云的救命之恩,那老船匠自家也没了儿孙,他也不会以这等衣钵相传。
“王兄切莫妄自肤浅,在小弟看来,技术这工具难分轩轾,只在于有没有专研精神。”谢宏解释道:“例如说小弟这书院吧,技术学院只要求手艺精湛,能识字更好;可那研究院则是不合,按要求,必须是书写无碍,技术上又有专长者才能入内,王兄可知道其中缘故?”
“确是不知。”王云摇头。依照传统的理念,念书识字和手艺是完全不搭边的,象他自己这样的,都是属于异类,就连自家老爹都容不得,找遍大明恐怕也没有几个。
“就是为了便利研究。”谢宏决然道:“俗话说的好,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若是工匠们恪守门户之见,手艺只以血脉代代相传,天永日久之下,很多绝技也就失传,就算勉强传下来,其中奇妙也是语焉不详,就更别提有所增进了。”
“谢贤弟说的不错。”王云若有所思的点颔首。
“譬如宋朝的时候,无论神臂弓还是水动仪,又或是海船,都是朝廷或者朝廷官员组织工匠完成的,虽然其中有技艺神妙的主导者,可若是没有旁人的拾缺补遗,单凭一两人又怎能成绩这些神技?”
谢宏也不待王云回答,继续说道:“是以,小弟代皇上将工匠们组织起来,不单要他们消除门户之见,共同研究,还要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供给后人借鉴,如此一来,数年,乃至十年、百年之后,我大明的技艺势必凌驾于世。”
“谢贤弟此言大善,无怪于贤弟对各种技术都这般了解,原来却是高瞻远瞩之顾。”王云慨然起身道:“王某不才,既mng贤弟不弃,也愿尽一分绵薄之力,共襄此盛举。”
谢宏喜道:“有王兄相助,我大事成矣。”
“谢大人,下官还有一事……”王庸郁闷极了,要不怎么说奇淫技巧这工具欠好呢?谢宏也罢,王云也罢,两个人说起来就没完,生生的把他就给晾在这里了,他自己倒还没关系,可外面还有人等着呢啊?
另外,不就是个造船吗?还搞个什么大事成矣,即是自己官位不高,可也知道,江南那里船厂多得是,只是没人会拿到明面说罢了。
这谢大人还真是少见多怪啊。。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