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五气朝元-《拳武鉴》


    第(3/3)页

    第一层,点眉心。从头放松到脚,再从脚放松到头,再从头开始放松,感觉到眉心位置放松后,呼吸时,能感觉到自己鼻子上端两眉之间的眉心一起一伏,数三百六十次。

    第二层,贯耳闻。放松到耳旁,呼吸时感觉到自己耳朵旁的皮肤一起一伏,数三百六十次。

    第三层,降心火。忘却呼吸,静听心跳,感觉自己心跳的一起一伏。数三百六十次。

    第四层,命轮转。佛家称肚脐为命轮,数肚脐皮肤上的一起一伏三百六十次(就是呼吸时,人的小腹会微微起伏。)

    第五层,知宗祖。意念更加集中,能感觉到肚脐下面脉搏的一起一伏,静听其声。数一百八十次。

    第六层,气自回。数肚脐脉搏一百八十次之后,意念向上感觉到肚脐的一起一伏数一百八十次。

    第七层,配坎离。数肚脐脉跳一百八十次,之后意念感受肚脐的一起一伏一百八十次。然后意念继续上行,感觉到心跳,默数一百八十次。

    第八层,耳目新。数脐下脉跳一百八十次,肚脐起伏一百八十次,心跳一百八十次,耳旁起伏一百八十次,眉心起伏一百八十次。

    第九层,生反复。从头放松到脚,然后从脚放松到头。然后从头开始放松,放松到眉心,静数眉心起伏九十次,耳朵旁皮肤起伏九十次,之后放松到胸口,数心跳九十次,放松到肚脐,数肚脐起伏九十次,然后意念集中,数脐下脉跳九十次,之后从脐下脉跳往上数肚脐起伏,心跳,耳畔,眉心皮肤起伏各九十次。

    第十层,通造化。长期每日坚持这样修行,达到一种类似于可以观察到自身五脏六腑的返观内照层次。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最下面是吕洞宾写的一首诗: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天眼。而相传佛道两教有修行高深之人,能开天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

    天眼能内视己身,看到气在自己内部的运行,还有五脏六腑以及骨骼各方面的情况。由于练功时经常意守一个部位,意到气到,这里的气就越攒越多,气多就产生能量,能量聚到一定层次时,由量变到质变,开始产生图像了,以呈像的方式展现神奇,突然看到五脏六腑。

    李冰洋想,或许这门功夫最后的通造化,就是俗称的开天眼吧。似乎明白了很多,但是功夫层层递进,终究要实际修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