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张宗尧吃肉砸锅-《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恰在这时,一队骑兵从对面风驰电掣地赶了过来。天色灰暗,看不清来人的旗号。
按理说,这里是湘军的地盘,从来没有革命军的踪迹。刘蓉还是很谨慎,让亲兵掏出洋枪,又派出一队人马挡住来路。
好在是虚惊一场,来人是自己人,正是队伍里负责打前站的军官。他面露喜色,到曾国藩面前翻身下马,说道:
“大帅,前面就是富水,渡过富水就是龙港。湘军在龙港设有厘卡,又驻有一队兵马。我已经找好了渡船,大帅可在龙港落脚。”
众人大喜,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到了渡口,登渡船,过富水,果真看到一处厘卡。湘军在水陆要冲设置厘卡,收取厘金,以此筹措军饷。
这处富水旁的厘卡,正是湘军厘金制度的一个缩影。负责这处厘卡的是个湘阴籍的生员,也算是读书人。
他人很机灵,已在此备下几口大锅,炖上了大杂烩,锅里炖着猪肉、豆腐、粉条、白菜、土豆、萝卜等食材,荤素要间,香气扑鼻。
见到曾国藩,他上前行个大礼,自称名叫张宗尧,问道:“大帅,咱们在这里吃,还是前面龙港吃?”
龙港是处商镇,住着不少商户。曾国藩一行近百人,到龙港吃自然吃得更好,却无疑将会扰民。他摆摆手说道:“不用了,我就在这里吃大锅炖。”
人困马乏,吃什么都香。张宗尧侍奉曾国藩吃过晚饭,曾国藩对他十分满意,随口问道:“你守这处厘卡,每月进银多少?”
张宗尧胸有成竹,说道:“回大帅的话,卑职这处厘卡,位于湖北、江西两省交界处,又处在咸宁、通山、兴国、武宁四县的中心,是处要紧的地方。
“按粮台立下的规矩,这处厘卡每月应进银三百两。”
曾国藩听出了些弦外之音,把目光投向张宗尧,问道:“应进银三百两,实进银多少?实际征收又有多少?”
湘军以书生带兵,委派到粮台、厘卡上的官吏也以书生为主。同时,湘军非常抱团,也非常排外。负责龙港厘卡的张宗尧,便是个湖南籍的生员。
书生知廉耻,也知气节。张宗尧听说过曾国藩的脾气,也被他平易近人的态度所打动,决心向他坦白,便说道:
“大帅,粮台索求甚严,说每月进银三百两,就必须进银三百两。但实际上,龙港地处交通要道,常有湘军军官经过。
“中途饮食、住宿,多由厘卡照应。这里面的费用,都要有厘卡支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