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章:聚而再议-《永世帝唐》
第(2/3)页
房杜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感慨起来。
“好了,你们的感慨已经抒发过了。那殷小郎君还有计策,这次请两位先生来,还请帮某参谋一二。”
等李世民讲述完殷清风的提议后,“两位先生如何看待此建议?”
房、杜二人听完也是震惊不已,但都没马上表态而是相互看了看。
房玄龄对于杜如晦说道:“克明兄,这殷小郎君的帝国论似乎脱胎于仲淹兄的‘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之说。”
杜如晦点头应是:“但这小郎君把‘帝国’二字重新诠释了一番,却与仲淹兄的本意相驳啊~~~”
李世民不由得好奇的问道:“两位先生说的仲淹兄是...是那位故去的王仲淹王通?”
杜如晦回答道:“正是!仲淹兄做过前隋的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但不久便因对隋杨失去信心而辞官归乡。他用了九年的时间著成《续六经》,包括《续诗》、《续书》、《礼论》、《乐经》、《易赞》、《元经》等,共八十卷;《续六经》完成后,因为名声大噪,求学者自远而至盛况空前,有“河汾门下”之称。及门弟子多达千余人,其中学生薛收、温彦博、杜淹等,不但我与房兄与之结交,太子洗马魏征、太子中舍人王珪、卫国公李靖、江国公陈叔达等也与其往来甚密。”
李世民怅然道:“恨惜如此英才了~~~”“不过伯褒(薛收的字)、大临(温彦博的字)、执礼(杜淹的字)还有你等都效命于我李唐,幸之啊~~~”
李世民感慨了一番后,说道:“还是议一下殷小郎君的那建言吧...”
“就凭这殷郎君的帝国之设想,便是我等终生的理想,但具体如何做到,却不如这郎君诉说的那般详尽。玄龄再次恭贺殿下得此良才!”
“哎~~~如晦愧矣!还请殿下召此人至帐下任用,如晦也好请教一二。”
“当时某激动这两策,忘记说起任用他的事情了,好在过几日还要召他来说说这耕牛的事情,到那时再任命他为学士如何?”
“如果殿下任命这殷郎君为学士,如晦愿尊其为学士之首。”
“乔定尊崇之。”
“那现在就议一议这两策吧。”
房玄龄平息了一下,说道:“如此办法真能施行,解决我大唐的铜荒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百姓真能接受吗?”
“玄龄兄,百姓是否接受,一要看兑换比例,二看陛下是否认同。如果陛下也同意此等办法,倾全国之力三五年之内此事必成。如果依此办法,有很多事情,包括兵甲铸造、府兵招募都可以放开手脚进行。
殿下,如晦建议立即进奏陛下,此等乃绝世良策,越早进行越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