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黄大(朱标)走了,只是他的情绪却有些不对,看着有些失望,又有些若有所思。 “你一个官宦子弟,未来的文官成员,你若有所思个屁啊!”朱阳看着黄大(朱标)的背影,嘀咕了几句。 殿试时间已经确定。 按照惯例,参加完殿试,朝廷会将排名靠前的进士安排进翰林院观政,如果表现好,则留在京城一路升迁;如果表现不好,或者被某位大佬厌恶,则会被外放或者一直老死在翰林院里。 但这些都不是朱阳想要的,朱阳只想要一个进士的名分而已。 为了以后辞官能够容易一点,朱阳只能先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狂妄的进士,就像解晋一样。 当初解缙中了进士之后的,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然后解缙就彻底的放飞自我,先是上奏兵部同僚玩忽职守,后又上表为李善长鸣冤,接着就又弹劾右都御史袁泰。 解缙就像一只泰迪一样逮谁那啥谁。 最后朱元璋为了保护解缙,只得令解缙的父亲将解缙带回家闭门读书,磨练心性! 有前列在,朱阳决定模仿模仿,如今正好可以用太子来试试手。 朱阳之前已经从侧面了解过,黄大乃是太子的伴读,跟太子的关系很好。 要是黄大将今天的话都告诉了太子,想必太子一定会对他印象深刻,然后厌恶,然后朱阳就可以美滋滋的卷着铺盖走人了。 至于黄大说让他见秦王朱樉和曹国公李景隆,那是不可能的。 但杀他们俩倒是势在必行。 朱阳绝对不会容忍对自己心怀恶意的人存活在这个世上。 所以知道谣言的幕后黑手是这两货时,朱阳就已经为这两人写好了结局——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朱樉和曹国公李景隆因为传播谣言感觉十分的内疚,所以他们纷纷选择了畏罪自尽,用自己的命向那些受到伤害的人道歉。 此时见他们岂不是平白落人口实么? 只是现在唯一令朱阳有些纠结的是:李景隆死后,靖难之役咋办? 作为靖难之役的重要人物,李景隆是一个合格的二五仔,前期多次贻误战机令朱棣不断猥琐发育壮大,还利用多次大规模的战败送了很多装备给朱棣;后期更是直接打开城门,将朱棣迎上皇位。 朱棣成功打赢靖难之役,李景隆至少有三成功劳。 最直观的就是建文元年,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此时的朱棣已经率领精锐去了永平,然后又去攻打大宁,北平城只有世子朱高炽和王妃徐妙云在坚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