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哎,这事有些麻烦,那兵房的张司吏与户房的齐司吏交好。因肥皂作坊之事,我们与齐家交恶,要是齐家从中作梗,这事就办不成了。” “不管怎么样,须得去试一试。要不明天我们多带点银票,去探探路,只要他收下,这事就能成。” “行,明天咱们就去一趟衙门,正好也让你去见一见庄吏目。庄吏目是朱陈店人,年轻时还是同窗好友,与我都是兄弟相称。他中举后,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联系。这次要不是为了丁壮之事,多方托人,也不会再次相识。这次去找兵房张司吏前,先去他那里探探风,行事方便得多。” 第二天,何绍云父子俩带足银票坐着马车,来到了莒州城内。 到了州衙大门口,何绍云父子下了马车,让车夫将马车停好,在门前等候。然后带着何志远走到州衙大门前,门前两个衙役见有人过来,看衣着打扮不像是喊冤告状的普通乡民,便客气地说道:“两位来此,所为何事?” 何绍云见两个衙役面生,便赶紧上前,客客气气地道:“两位差爷,小民是来找庄吏目的,烦请通禀一下。”说着,便对其中一位塞了几块碎银子过去。 那差役不动声色的接过,越发客气了。便对他说:“敢问两位姓氏名字?是否认识庄吏目?我们也好去禀报。” “您就说,是庄吏目的同乡何绍云,他自然知晓。” “哦,您既是庄吏目的同乡,那直接过去就行,等到了二堂门房再禀报不迟。” “那谢谢两位差爷了!”何绍云拱手道谢,便走进了州衙大门。 两人进了大门,穿过一条长长的甬道,便到了仪门,仪门两边没有门房,两人直接走进了仪门。仪门对面便是一个石坊,过了石坊便是大堂,这大堂是知州大人升堂门案的场所。在石坊的两侧便是六房,东侧是吏户礼三房,西侧是兵刑工三房。 从大堂穿过,就到了二堂,这二堂是处理一般民事事务的地方,也是知州大人退堂休息的地方,所以设有门房。门房内的衙役认识何绍云,见他们父子两人过来,马上笑脸相迎:“何里长,是找庄吏目吗?他正在坐班,我过去通禀一声。” 何绍云拱手道谢道:“谢谢差爷,劳您大驾。”说着便又塞了一块碎银子。 那门房接过银子,脸上更是笑出了一朵花,说道:“您看,您每次来都这么客气。”说着,便将银子塞进了腰间,跑去了二堂。 不一会,那门房便跑过来说:“何里长,吏目大人请您直接到他的值房便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