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咱们不如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这个?总比动刀子强,你说是不是?” 千机童子稚嫩的脸上流露出怒意。 他何尝听不出梁进语气之中的轻视和调侃? “你真的找死!” 千机童子稚嫩的面容瞬间扭曲,狰狞如恶鬼,眼中凶光暴射! 那柄飞刀在他指尖发出一声低微的嗡鸣,眼看就要化作一道追魂夺命的厉电! 梁进倒是无所谓。 这家伙若是真敢动手,那他将其拍死就行。 若非他这具分身的名声是响当当的“及时雨”,被人认为急公好义,并且又容易相处。 否则他哪会这么多废话? 换别的分身早动手了! 有时候,梁进都开始感觉自己每具分身,都因为各自需要扮演的角色,导致行事风格都产生了改变。 青衣楼的分身,能一路杀穿西漠。 太平道的分身,越来越像个神棍。 化龙门的分身,能做领导也能做下属。 而如今这具身份,脾气都似乎便好了,笑容也都变多了,结交的朋友兄弟也更多了。 同时,这具分身也没有那么大的戾气,更习惯先礼后兵。 这时。 眼看千机童子手中飞刀就要射出。 饭馆内所有人都以为下一秒就要血溅五步之际—— “哦?” 一个清冷如同玉石相击的女声,带着一丝刻意拖长的尾音,陡然响起,硬生生打断了千机童子即将爆发的杀机。 正是那位衣着考究、神情冰冷的中年妇人! 她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杯底与桌面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 她抬起眼,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眸子,第一次真正地、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落在了梁进身上。 “你有破局良策?” 妇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所有的杂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仪: “我倒是真想听听。” 她这一开口,正要暴起的千机童子如同被无形的绳索勒住,硬生生顿住了所有动作。 他极其不满地回头看向妇人,喉间发出低沉的、野兽般的咕噜声,似乎在质问。 然而那妇人却连眼角的余光都未给他,只是饶有兴致地、牢牢锁定着梁进。 她的目光锐利得仿佛能穿透皮囊,直刺人心。 “不过……” 妇人话锋一转,声音骤然降至冰点,每一个字都仿佛裹挟着北地的寒风,冻得人灵魂发颤: “希望你不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否则……” 她并未说完,只是那未尽之语中蕴含的冰冷杀机,比千机童子那赤裸裸的威胁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那后果,不言而喻。 千机童子听到这后半句,脸上的不满才稍稍平息,重新浮现出那种残忍而满意的神色。 梁进倒是不介意。 说说就说说,又不是什么问题。 况且他好歹是个穿越者,自从穿越来之后还没有机会利用前世知识装逼。 如今,也该到了装逼的时候了。 “夫人有兴致,那在下就斗胆献丑了!” 梁进笑容满面,重新坐了下来,甚至还给自己倒了杯粗茶润了润嗓子。 那气定神闲的姿态,与周围剑拔弩张、血腥弥漫的气氛格格不入。 “朝廷推行改稻为桑已有经年,想以丝绸之利充盈国库。但强行推行,操之过急,弊端已显。如今南方之地,桑田侵吞稻田,粮价飞涨,民生凋敝,流民渐起。” “若此时再强行勒令将已成规模的桑田改回稻田,不仅阻力巨大,伤及桑农根本,更是朝令夕改,有损朝廷威信,实非明智之举。” 梁进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他语速平缓,条理分明,一开口便点出了问题的核心,让所有人不由得都竖起了耳朵。 改稻为桑之事,梁进自然知晓。 尤其他南天地北多具分身,能够从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更是看得比大部分都透彻。 “在下以为,破局之道,首先在于‘徐徐图之,桑稻结合,生态循环,确保民生’。可推行一种名为‘桑基鱼塘’的复合耕作之法。” 梁进抛出了这个令众人耳目一新的名词。 “具体而言……” 他伸出粗糙的手指,蘸了点茶水,在油腻的桌面上画起了简易的示意图: “可令农户以十亩地为基本单元:其中四亩,沿旧制种植水稻,确保口粮;三亩,则环绕水塘种植桑树;两亩地开挖成池,引水养鱼;最后预留一亩,建造公用粮仓。”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笃定: “此法妙在何处?妙在‘循环’二字!” “稻田灌溉之水,可引入鱼塘,滋养鱼群;鱼塘底部沉积的肥沃塘泥,定期挖出,正是桑田上好的肥料;桑树茂盛,桑叶用以饲喂蚕虫,产出蚕丝;而养蚕过程中产生的蚕沙,又是鱼群喜食的天然饵料!如此,水陸互养,粟帛兼收,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据在下估算,较之单一植桑或种稻,此法不仅收益可增三倍以上,更能有效分散风险,旱涝保收,不惧灾荒。” 梁进顿了顿,环视四周。 只见饭馆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听得呆了。 那中年妇人更是眉头紧锁,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在急速思考着这前所未闻的构想。 “不仅如此。” 梁进继续说道,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 “还需设立‘调节’机制。” “官府当统筹规划,丰年可适当引导农户增加桑田比例,获取更多丝利;遇灾年粮缺,则立刻启动预案,退桑还稻,优先保粮。” “更要设立‘桑稻调节仓’,丰年由官府统一收购储备余粮,荒年则开仓放粮,平抑粮价,赈济灾民。做到‘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方能根基稳固,民心安定!” 梁进话音落下,桌面上那简陋的水渍图仿佛闪烁着光芒。 他心中带着一丝穿越者的小得意。 这可是融合了前世珠三角地区历经数百年实践检验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再加上现代生态农业理论的精髓! 这种跨时代的智慧结晶,总该给这个时代的人带来亿点小小的震撼吧? 果然! 那中年妇人脸上原本的冰冷与轻蔑,此刻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与难以掩饰的震惊。 她锐利的目光死死盯着桌面那幅水渍图,仿佛要将它刻进脑海里。 就连饭馆内那些原本只懂舞刀弄枪或做些小买卖的粗人们,看向梁进的目光也彻底变了。 惊愕、茫然、难以置信,最后都化作了浓浓的敬畏。 这黑脸汉子,是真有东西啊! 不是瞎吹牛! 梁进没有给众人太多消化震惊的时间,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更加洪亮: “单靠改变田地种植之法,尚不足以彻底破局。” “还需对手工业进行配套改革,方能真正释放‘改稻为桑’的潜力,惠及万民!” 梁进语带锋芒,直指要害: “首先管营丝绸要改革,设织染局统购蚕丝,定价以稻价十二倍为基准,确保桑农收益不低于稻作,严禁商人囤积居奇。” “并且还可推广先进器械,提高织绸效率,使十桑可抵百稻之利。” 梁进目光炯炯,仿佛看到了未来图景: “副业也需要进行分流,令桑农兼种麻、豆等耐旱地作物,开发桑葚酿酒、桑枝造纸等技艺,使一株桑树,全身是可利用的宝,分散单一经济风险。” 梁进一番话,层层递进,从田地到织造,从主业到副业,构建了一个庞大而清晰的改革蓝图。 饭馆里的大部分人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方向似乎极对,条理分明,气势磅礴。 但具体如何操作,尤其是那“先进器械”和“开发技艺”,在他们脑海中仍是一片模糊的云雾。 那中年妇人眉头紧锁,她显然是全场听得最专注、理解也最深入的一个。 她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叩击,眼神锐利如刀,仿佛在剖析梁进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评估着其中的可行性与价值。 她身边那个油腻的中年男人,依旧笑眯眯地啃着猪头肉,对这番足以震动众人的宏论充耳不闻,仿佛这世间除了眼前的美食,再无他物。 然而。 一直对技术层面格外敏感的千机童子,此刻却发出了尖锐的冷笑! “哼!原来,不过是个只会耍嘴皮子、夸夸其谈的酸腐之徒!” 千机童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刻薄的讥讽,他指着梁进,如同抓住了对方致命的把柄: “什么推广先进器械?什么开发新技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你倒是把那‘先进器械’拿出来给大伙儿瞧瞧啊?” “没有实物,没有图纸,空口白牙就想让人信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曾在六扇门机门供职,深谙机关制造之难,此刻抓住了梁进言语中的空泛之处,言辞更加犀利: “还有那些所谓的‘新技艺’听着新鲜,可如何实现?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你倒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啊?” “全是些虚无缥缈、无法落地的空话!糊弄糊弄这些门外汉也就罢了,在我面前卖弄?班门弄斧!” 千机童子的质问,如同冷水泼头。 不少人看向梁进的目光,又开始带上了怀疑。 是啊,说得天花乱坠,可最关键的技术支撑在哪里? 没有这些,再好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 面对这咄咄逼人的质疑,梁进非但没有慌乱,反而露出了一个更加灿烂的兴奋笑容。 仿佛早就等着千机童子问道这一点上。 “谁说我是在说空话?” 梁进朗声反问,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我既然敢说,自然胸有成竹!” “掌柜的!” 他猛地提高声音。 缩在柜台后的掌柜一个激灵,连忙应声: “在!在!客官您吩咐!” 梁进大手一挥,气势十足: “取纸笔来!” 如今这个世界,或许是因为有超凡力量的原因,导致这个世界的农业技术并不够发达。 甚至落后。 梁进前世的知识宝库浩瀚如海,随便舀出一瓢,就足以让这个时代的人目瞪口呆。 今日,他就要让这些人见识见识,什么叫降维打击! 很快。 掌柜亲自战战兢兢地捧来了笔墨纸砚,小心翼翼地铺在梁进面前一张相对干净的桌子上。 饭馆里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那中年妇人和千机童子,都聚焦在了梁进那只粗糙黝黑、布满老茧的手上。 梁进深吸一口气,微微思索。 提高织绸效率的器械,可用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大纺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