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有何隐患?(求月票!!!求打赏!!!求订阅!!!)-《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2/3)页

    “先生今日所言,如醍醐灌顶。”

    李承乾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

    李承乾沉吟片刻,又将思绪拉回眼前。

    “先生,债券一日售罄,民间求购者仍众。是否……应再增发一部分,以慰那些向隅之人?”

    李逸尘微微摇头。

    “殿下,此事不急。”

    “不急?”李承乾略感诧异。

    “如今势头正好,民间信重,岂非趁热打铁之良机?”

    “非也。”李逸尘目光沉静,缓缓道。

    “信用如水,贵在细水长流,盈满则溢。债券之价,亦有其度。”

    “如今初发即罄,市面必然奇货可居,其转手之价,恐已远超票面。”

    “此时若贸然增发,看似满足了求购之欲,实则可能冲击市价,反而损害持有者之利,动摇信用之基。”

    他见李承乾仍有惑色,进一步解释道。

    “这就如同蓄水之池,水位高低,需有调控。当市面债券之价明显过高,滋生投机泡沫之时,适时、适量释放新券,方可平抑其价,使其回归常轨。”

    “此乃维系信用长久之道。而今,首批发售之效尚未完全显现,西州之事亦在起步,此刻当务之急,是稳妥用好这十五万贯,做出实效,让持券者见到回报之望。”

    “如此,信用方能根深蒂固。届时,再议增发,方可水到渠成,其价更稳,其信更坚。”

    李承乾凝神细听,虽觉其中道理深奥,并非全然明了。

    但基于对李逸尘的信任,以及近日所学“权衡”、“度”之要义,他按下心中急于求成的念头,点了点头。

    “先生深谋远虑,学生明白了。便依先生之言,暂不增发,先着力于西州实务。”

    他话音方落,殿外便传来宦官略显急促的通传声。

    “殿下!陛下口谕,召殿下即刻前往两仪殿见驾!”

    “孤……知道了。”

    李承乾的声音平稳下来,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沉静力量。

    “回复陛下,儿臣即刻便到。”

    两仪殿内。

    李世民端坐于御榻之上,神色看似平静,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上的雕纹。

    下方,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崔敦礼,以及兵部尚书李勣分列左右。

    皆是朝廷肱骨,气氛凝重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

    李承乾步入殿内,依礼参拜。

    “儿臣参见父皇。”

    “太子来了。”

    李世民抬了抬手,目光在李承乾脸上停留片刻,语气温和却带着探询。

    “你前些日子身体不适,如今可大安了?”

    “劳父皇挂心,儿臣只是偶感风寒,现已无碍。”

    “嗯,那就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不再绕圈子。

    “今日召你来,是为债券之事。你主持的这‘债券’,一日之内售得十五万贯,解了朝廷燃眉之急,此事,你做得不错。”

    “父皇谬赞,此乃群策群力之功,儿臣不敢居功。”

    李承乾谨慎地回答。

    果然,李世民话锋一转。

    “十五万贯,于西州重建虽是及时雨,然我大唐疆域万里,用钱之处又何止西州一隅?”

    “如今国库空虚,各处都伸手要钱,朕与诸位爱卿,亦是焦心。”

    兵部尚书李勣率先出列,声音洪亮。

    “陛下所言极是!太子殿下,这债券之法,实乃妙策。民间反响如此热烈,求购者犹恐不及。”

    “既然钱来得如此容易,何不顺势而为,再增发数十五万贯?”

    “若得三十万贯,则不仅西州重建无忧,河北道水利、陇右军械更新,皆可提上日程!”

    “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好事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