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临沂县换粮顺利,所得更多,这本是好事,说明此政策在此地同样有效,甚至可能因消息扩散,百姓更易接受。 但属官们描述的民众反应——麻木、愁苦、毫无喜色,这绝非正常现象。 “可曾探查其中缘由?”李承乾问道。 “地方官吏可有异常?或是……有其他隐情?” 窦静摇头。 “臣等初来乍到,尚未与临沂县令深入接触。观其迎驾之情状,与掖县周福类似,惶恐而无措。至于隐情……百姓缄口,一时难察。” 李承乾站起身,在帐内踱步数步。 窗外是临沂县灰暗的天空,与掖县并无二致。 但此地的民心,却似乎笼罩在一层更厚的迷雾之中。 以盐易粮,承诺通粮,这本该是绝望中的一丝生机,为何在此地却激不起半点涟漪,反而只余更深沉的愁苦? 这反常的平静之下,必然隐藏着掖县所未有的困局,或是更大的隐忧。 “加派人手,暗中查访。” 李承乾停下脚步,命令道。 “重点探查临沂县官仓、义仓情况,富户动向,以及……近日是否有特别之事发生。” “孤要知晓,此地百姓,因何而愁,因何而苦,乃至对东宫之策,都报以如此灰心之态。” “是!”窦静凛然应命,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李承乾坐回案后,目光再次落在那幅简陋的舆图上。 临沂,此地之名,在他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山东赈灾之路,看来远比他预想的更为曲折。 不仅要应对天灾,清查吏治,疏通粮道,如今,更要直面这如谜团般深不可测的民心。 李承乾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一日奔波与案牍劳形让他疲惫,但更沉重的是心头那份对未知隐忧的警惕。 临沂县百姓异乎寻常的麻木反应,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正在李承乾翻看东宫属官们的上书的内容的时候,发现了李逸尘的上书。 李承乾展开细看。 起初,他目光扫过前面几条,诸如“划定区域,分流安置,避免过度拥挤”、“指定洁净水源,立牌明示,严禁饮用污浊沟渠之水”等,虽觉细致,却也觉得是应有之义,算是寻常稳妥的安民之策。 然而,随着目光下移,他的眉头渐渐蹙紧,呼吸也微微急促起来。 “设立‘疠人所’,专司收治发热、呕吐、腹泻之病患,与健者隔离开来,医者需以厚布覆面,勤加盥洗……” “大量采办石灰,于灾民聚集区、厕溷周边,尤其是……尤其是发现遗骸之处,广泛撒布!” “动员身体状况尚可之灾民,组建‘清秽队’,给予口粮为酬,专职负责挖掘深坑,集中掩埋曝露尸骸,掩埋后必须厚覆石灰!” “严禁随地便溺,需挖掘旱厕,定时以石灰覆盖清理……” “若有死鼠、死畜,即刻深埋处理,不得弃置……” 一条条,一款款,详细得近乎琐碎,许多做法闻所未闻,尤其是对尸体和秽物的处理方式,以及那反复强调的“石灰”和“隔离”,让李承乾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他喃喃低语,脑海中瞬间闪过路上看到的那些倒毙的尸体,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腐臭。 一种冰冷的恐惧攫住了他。 是了,若真的瘟疫横行,恐怕死伤之惨重,犹在蝗灾之上! 他不懂为何石灰能有如此奇效,但李逸尘所写的策略,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谨和一种…… 仿佛预见般的深沉忧虑。 李承乾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之前的疲惫与疑惑被一种紧迫感取代。 一种对于李逸尘天然的信任驱使他要尽快行动。 今晚十点在更一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