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具有实干之能的未来栋梁!-《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2/3)页

    “以盐换粮仍在继续,四方粮商闻山东粮价平稳,有利可图,如今正蜂拥运粮而入。”

    “孤未限其价,彼等为逐利,运粮更勤,山东粮荒已解。”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语气愈发沉稳。

    “至于债券,按期兑付,信誉已立。底层百姓生计,持续以工代赈,修缮水利、整饬道路。”

    “所费钱粮,部分来自债券所得,部分则以盐引支付。官仓不空,民有所食,商有所利,各得其所。此局已成,纵有宵小想从中作梗,也难撼动大势。”

    “除非……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撕毁朝廷信诺。”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不仅回答了房玄龄的疑问,更隐隐透出一股对全局的强大掌控力,以及对自己所建立规则的自信。

    房玄龄听在耳中,心中惊涛骇浪难以平息。

    他原本以为太子在山东只是凭借一股锐气和些许奇谋勉强稳住局面,如今看来,太子竟在不知不觉间,布下了一个能够自我运转、甚至抵抗一定程度干扰的体系!

    这绝非寻常储君所能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震撼,捻须赞道:“殿下英明。此法既保民生,又促流通,更不动摇国本。老臣……叹服。”

    他话锋再次微妙一转,似关切,更似探究。

    “只是……按常理,殿下若再多留月余,赈灾效果或更稳固,殿下之声望亦将更隆。殿下此番急归,可是……京中另有要事?”

    这才是他今日迎接的核心目的——试探太子提前归来的真正动机,是否与今日朝堂上那场未遂的“逼宫”有关?

    李承乾目光微闪,淡淡道:“新任官员皆一时之选,孤信他们能不负圣意,善始善终。”

    “至于京中……”他转回视线,平静无波。

    “可是朝中有何紧要事务,需孤即刻处置?”

    房玄龄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

    “殿下多虑了。朝中诸事虽繁,然皆有章程。只是西州开发事宜,千头万绪,非殿下亲自督导不可。陛下与臣等,皆盼殿下早日回京主持大局。”

    他绝口不提今日朝堂上那场几乎成型的“逼宫”,更不提诸多臣工对太子“久羁外镇”的非议。

    太子提前归来,已让所有算计落空,此刻再多言,徒惹尴尬。

    李承乾看着房玄龄略显僵硬的笑容,心中冷笑。

    老狐狸,果然不肯透露分毫。

    但他今日的目的已然达到——他让这位帝国宰相清楚地意识到,他李承乾已非吴下阿蒙,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揣测、甚至试图施加影响的太子了。

    “原来如此。”

    李承乾点了点头,不再追问。

    “西州之事,确需尽快推动。既然父皇与房相皆寄予厚望,孤自当竭尽全力。”

    他站起身,掸了掸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时辰不早,该进城了。莫让父皇久等。”

    房玄龄连忙起身相送。

    “殿下请。”

    看着太子重新登上车驾的背影。

    短短一番交谈,他却感觉比处理一整天政务还要耗费心神。

    太子变了,变得深沉,变得锐利,更变得……让人难以捉摸。

    皇城,两仪殿。

    夜幕初垂,宫灯璀璨。

    盛大的宫廷夜宴即将开始,殿内觥筹交错,笑语喧阗,一派歌舞升平。

    李世民高踞御座,面容平静,目光却如鹰隼般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左手空置的首席位置上。

    “陛下,”身旁的内侍监王德低声提醒,“太子殿下已至殿外。”

    李世民收敛心神,微微颔首。

    “太子殿下到——!”内侍高亢的唱喏声穿透殿内的喧嚣。

    顷刻间,所有声音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所有人的目光——好奇的、审视的、忌惮的、嫉妒的——齐刷刷投向殿门。

    李承乾稳步而入,绛纱袍,远游冠,衬得他身形挺拔,虽步履因足疾微显凝滞,但那股沉静从容的气度,却瞬间镇住了在场许多人。

    他目不斜视,行至御前,依礼参拜,声音清朗沉稳。

    “儿臣参见父皇。”

    “平身。”李世民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吾儿山东一行,辛苦了,入席吧。”

    “谢父皇。”李承乾再拜,起身,坦然走向左侧首位空席。

    长孙无忌笑容温煦,举杯向房玄龄示意,仿佛在闲话家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