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方是手握实权、遵循旧例的重臣,另一方是根基尚浅却握有“实地调研”证据、背后站着太子的年轻官员。 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悄悄投向了御座上的皇帝,等待着他的裁决。 李世民能感受到那一道道目光中的压力。 他心中同样震惊于太子这套“方法论”所带来的实际威力。 几个小小的中下层官员,凭借实地走访得来的信息,竟然能在朝堂上,将一位尚书逼得如此狼狈! 他缓缓开口,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和籴之价,关乎民瘼,确需慎重。民部所拟,虽有成例可循,然时移世易,亦当斟酌。” 他目光扫过唐俭和那几名年轻官员。 “此事,暂且搁议。民部会同京兆尹,重新核查京畿诸县粮价及民情,十日内再行奏报。” 没有支持任何一方,但让民部去重新核查,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态度。 唐俭脸色一白,躬身道:“臣……遵旨。” 他知道,陛下虽然没有明着支持那些小官,但自己的面子,今天算是折了。 而那几名年轻官员,虽然皇帝没有直接采纳他们的意见,但能逼得民部重新核查,已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看到彼此眼中的兴奋与激动,齐齐躬身。 “陛下圣明!” 退朝的钟声响起。 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情,沉默地退出太极殿。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几人走在最后,脸色都不太好看。 如今,太子却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来自基层的、难以辩驳的具体事实。 这让他们这些习惯了在高层运作、依靠经验和权威决断的老臣,感到不适,甚至有些被动。 李世民独自坐在两仪殿内,手指揉着眉心。 今日朝堂之争,看似平息,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太子李承乾,不仅是在工部鼓励工匠,他是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试图改造整个官僚体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而这种方式,因其立足于“实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煽动力,尤其对那些渴望建功立业、却又缺乏上升途径的中下层官员而言,更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李世民再次喃喃念道这两个词,眼神复杂难明。 他不得不承认,太子这一步,走得狠,也走得准。 只是,这股力量,一旦完全成型,脱离掌控,又会将这大唐的朝堂,引向何方?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不仅仅来自日渐成长的太子,更来自这套他有些陌生,却又隐隐觉得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新规则。 魏王府,书房。 窗扉紧闭,将外界的光线与喧嚣隔绝开来,只余下室内烛火跳跃,映照着李泰阴晴不定的脸。 杜楚客坐在下首,面色同样凝重。 “殿下,如今的情势,与月前已大不相同。” 杜楚客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感。 “东宫‘深入基层’之风盛行,那些以往在家族中并不得志、依靠门荫混个闲职的官员,如今竟似找到了通天之梯,一个个以‘体察民情’、‘通晓实务’自居,在朝在野,声音愈发响亮。” 李泰烦躁地一拍桌案,震得茶盏轻响。 “本王知道!前番本王欲联合各家,共议应对东宫之策,那些老狐狸还瞻前顾后,说什么储君之位未定,不宜过早押注,以免引来父皇猜忌!” “哼,如今倒好,那跛子不仅稳住了东宫,更弄出个什么‘太子党’来!这些人,如今是他李承乾的爪牙,日后就是他坐稳龙椅的执政根基!” 他越说越气,胸口剧烈起伏。 “那些世家,难道还看不明白吗?那跛子要奖励工匠,鼓励官员们下基层,这就是针对世家的!他今日能为了工匠打破士庶界限,明日就能为了寒门庶族,动他们世家赖以生存的根基——选官之权,土地之利!” “那些个东宫属官,有几个是家中嫡系?” “多是些旁支庶子!他们如今借着东宫的势起来,他日羽翼丰满,第一个要颠覆的,就是他们自己家族内部现有的权力格局!” 杜楚客深深点头,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