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国子监博士,清贵则清贵矣,然终是闲散。御史台近日似有缺额?” 王德躬身。 “回大家,监察御史员额,确有空缺。” “拟旨,”李世民不再犹豫,声音沉稳。 “国子监博士李诠,敦厚朴质,学行端谨,教习有方,擢升为监察御史,正八品上,即日赴任。” “遵旨。”王德应道。 心中明了,陛下这是明升其父,暗赏其子。 简在帝心,莫过如此。 旨意传出,在李宅引起了轰动。 突然被擢升为握有言察之权的监察御史,虽品级提升有限,但权责与清望不可同日而语。 李逸尘得知父亲升迁的消息时,正在向东宫禀报两仪殿文书整理事宜的完结。 他面上露出恰如其分的惊喜与感激,向皇宫方向郑重行礼谢恩。 就在李诠走马上任监察御史,开始学习弹劾风闻之事的当口,一则消息传入宫中。 庐山东林寺高道,素有“玄真人”之称的张玄陵,奉召抵达长安。 李世民对于佛道之士,态度向来是既利用又防范。 道家讲求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合乎治国之道。 其炼丹长生之说,亦对追求不朽功业的帝王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然而前朝炀帝崇信方士、耗费国帑的教训犹在眼前,使得李世民对此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清醒。 此次召见玄真人,亦是听闻其精于养生,于丹道一途颇有造诣,想亲自探问一番。 这一日,玄真人于两仪殿偏殿觐见。 道人年约六旬,面容清癯,目光澄澈,身着青色道袍,手持拂尘,步履从容,确有几分仙风道骨之姿。 “贫道张玄陵,参见皇帝陛下。” 玄真人行礼,声音平和,不卑不亢。 “真人远道而来,辛苦了。” 李世民端坐于榻上,抬手虚扶。 “赐座。” “谢陛下。”玄真人安然就坐。 殿内檀香袅袅,一时无人说话。 李世民打量着这位声名在外的道人,玄真人也坦然接受着皇帝的审视,神色平静。 “朕闻真人精研道法,于丹鼎之术,尤有心得。” 李世民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 “不知真人于此道,有何见解?” 玄真人微微欠身。 “陛下垂询,贫道敢不尽言?丹道之说,源远流长,然其根本,不外乎‘性命双修’四字。” “外丹者,以金石草药炼化,求延年益寿,乃至羽化登仙,此乃古法。” “然金石酷烈,若火候不当,配方有误,非但不能益寿,反而戕害性命,古来求药而夭者,不可胜数。” “故贫道以为,修道之本,当以内丹为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澄心寡欲,导引服气,使体内阴阳调和,百脉通畅,自可祛病强身,益寿延年。” “外丹饵食,不过辅助之功,且需慎之又慎。” 这番话,并未夸耀丹药如何神奇,反而直言其风险,强调内修根本,倒是出乎李世民的预料。 他微微颔首。 “依真人之见,这外丹饵食,当真可使人长生否?” 玄真人摇了摇头,坦然道:“陛下,贫道修行数十载,未曾见得服食金丹而长生者。” “彭祖寿八百,亦终归黄土。天地尚有穷尽,何况人身?” “《道德经》有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陛下乃天下之主,肩担四海,若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此便是无上功德,胜似服食万千灵丹。” “心系万民,便是最好的修行。若舍此根本,一味追求金石之药,恐非正道,亦有违天道好生之德。” 李世民目光闪动。 这道人,倒是有些意思。 不似那些一味吹嘘丹药神效、骗取富贵的方士。 其言谈间,自有一股超然气度。 “然则,朕亦闻,古之帝王,亦有求仙访药者。莫非皆虚妄不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