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东宫与世家之间那场无声的较量,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工部却传来一个消息。 消息是段纶亲自派人急报东宫的。 将作监弓弩院那个名叫赵小满的少年,在其父赵铁柱和另外三名工匠的协助下,竟捣鼓出了一套名为“雕版印刷”的法子。 据说,此法无需人手一字一句抄录,便可将书籍文章成片、成批地复制出来,效率远超手抄百倍不止。 只因赵小满本人识字有限,许多文字的具体刻制与排版,是由那几位略通文墨的工匠一同琢磨完成的。 李承乾正在显德殿批阅着由新法分类好的文书,闻听此讯,先是一怔,随即猛地从锦垫上站了起来。 因动作过猛,右脚踝传来一阵刺痛,他却浑然未觉,脸上瞬间被一种巨大的惊喜和不可置信所笼罩。 “此言当真?段尚书可曾亲验?”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 前来报信的工部主事躬身,语气肯定。 “回殿下,千真万确!段尚书已亲眼见过那雕版刷印出来的《千字文》散页,字迹清晰,与手书无异。” “且片刻功夫便得数十张!” “好!好!好!”李承乾连说三个好字,胸腔因激荡的情绪而剧烈起伏。 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昨日两仪殿内,父皇与他谈及慢火瓦解世家之策时,那双深邃眼眸中隐含的期许。 教化! 正是教化! 这雕版印刷术,若能推广开来,书籍成本必将大跌,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岂不是削弱世家对知识垄断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价格低廉的书籍如同涓涓细流,冲破世家大族构筑的知识壁垒。 涌入寻常百姓家,涌入寒门士子的书斋。 假以时日,谁还会仅仅依靠世家门阀的藏书楼和私塾? 父皇所谋的百年大计,竟在此刻,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露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线曙光! “备轿!孤要亲往工部一看!” 李承乾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下令,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 他要亲眼去看看,这能撬动天下格局的“利器”,究竟是何模样。 几乎在同一时间,两仪殿内的李世民也接到了段纶的奏报。 内侍监王德将那份附着几张字迹却整齐划一的《千字文》散页的奏报呈上。 李世民起初并未太过在意。 只以为是工部又弄出了什么改进纸张或者笔墨的新花样。 然而,当他漫不经心地展开那散页,目光扫过上面完全一致、毫无笔锋差异的文字时,他的手指猛地顿住了。 他拿起其中两张,并排放在御案上,仔细对比。 一样的结构,一样的间距,甚至连细微的墨色浓淡都几乎相同。 这绝非人手所能为! “雕版……印刷?” 李世民低声念出段纶奏报中提到的这个词,瞳孔骤然收缩。 他身为帝王,几乎是在瞬间就洞悉了这其中蕴含的恐怖力量。 之前的书籍,全靠人手抄录,费时费力,成本高昂,一本经籍往往价值不菲,非豪富之家或世家藏书不能拥有。 这也正是知识被垄断的关键之一。 可有了这个……效率何止提升百倍? 书籍的成本将断崖式下跌! 朝廷的政令、圣人的教诲、律法的条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大量、快速、廉价地复制,散发到州县,甚至乡里! 这不仅仅是便利,这是争夺教化之权、瓦解世家根基的绝世神兵! 李世民缓缓放下手中的纸页,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胸腔内那颗因震撼而加速跳动的心脏。 他抬头望向殿外,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宫墙,落在了工部的方向。 太子辖理工部才多久? 先有神臂弩改良,后有这雕版印刷术……这真的是巧合吗? 还是说,这背后,一直有那只无形的手在推动? 那只手的主人,是否早已看清了这一切,并悄然布下了这枚足以改变天下大势的棋子? 他沉默了片刻,对王德吩咐道:“传朕口谕给段纶,此事务必严格保密。” “所有参与此事的工匠,一律不得与外间接触。待朕……与太子商议后,再做定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