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似乎是多了个……师弟?-《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2/3)页

    “遵旨。”

    王德躬身应道,悄悄抬眼看了看皇帝凝重的面色,心知此事非同小可。

    工部将作监所在的院落,今日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

    虽然锤打声、锯木声依旧,但工匠们的神情都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好奇。

    目光不时瞥向弓弩院旁边那间临时被征用、守卫明显加强了的工坊。

    太子殿下的仪仗抵达工部衙门外时,以段纶为首的工部官员早已得到消息,躬身迎候在门前。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下了步辇,目光扫过众人,虚抬了一下手。

    “众卿平身。段尚书,速带孤去看那雕版印刷之术。”

    他的语气急切,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殿下请随臣来。”

    段纶连忙在前引路。

    一行人穿过庭院,来到那间戒备森严的工坊。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浓郁的墨香和木材清香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

    工坊内,赵铁柱、赵小满以及另外三名工匠正紧张地垂手站立,旁边摆放着几块雕刻着反体阳文的枣木版,以及一些刚刚刷印出来、墨迹尚未全干的纸张。

    见到太子驾临,几人慌忙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惶恐与激动。

    “小……小人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那几块雕版和散落在地上的印纸吸引了过去。

    他几步上前,也顾不得礼仪,直接弯腰捡起几张印纸,仔细端详。

    上面的字迹,与他之前看到的奏报附件一模一样,整齐、清晰,透着一种机械复制的冰冷美感,却让他心中热血沸腾。

    “免礼,都起来说话。”

    李承乾的声音尽量放得平和,但眼中的灼热却掩藏不住。

    他拿着印纸,看向段纶和那几个工匠。

    “这……便是雕版印刷?如何操作?详细说与孤听!”

    段纶示意赵铁柱上前回话。

    赵铁柱紧张得额头冒汗,搓着大手,结结巴巴地开始解释。

    “回……回殿下,是……是这样的。先选木质细密的板材,刨平打磨……然后,由识字之人,将欲印刷的文字,用毛笔反写在薄纸上。”

    “再……再反过来贴在木板上,依着墨迹,用刻刀将空白部分剔除,使文字凸出……成为印版……”

    他一边说,旁边一名略识字的工匠拿起一块已经刻好的版,另两人配合着,一人用刷子蘸取墨汁,均匀刷在印版凸起的文字上。

    另一人将裁好的纸张覆盖其上,再用一把干净的平底刷子在纸背轻轻拂拭。

    片刻后,纸张被揭下,一张字迹清晰的《千字文》散页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整个过程,不过喘息之间。

    李承乾目不转睛地看着,越看越是心惊。

    这原理说来简单,不过是印章的放大与组合,但其背后代表的,却是知识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追问道:“一刻版,能印多少张?”

    赵铁柱忙道:“回殿下,只要印版不损坏,……可印成千上万张!且……且速度很快,熟练之后,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印刷上百章。”

    成千上万张!

    一人一日数百张!

    李承乾只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朝廷若要推行一部法典,或是一篇教化文章,再也不用耗费数年时间,动员无数书吏抄录!

    意味着寒门士子,或许只需付出极小的代价,便能拥有以往需要倾家荡产才能换来的典籍!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胸中那“让寒门英才凭才学立于朝堂”、“让圣贤之道直达黎庶”的雄心壮志,终于找到了坚实的基石。

    这基石,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这实实在在、能改变物质基础的技艺!

    “好!好!太好了!”李承乾连声赞叹,脸上的喜色再也抑制不住。

    他看向赵铁柱、赵小满以及那三名工匠,目光中充满了激赏。

    “尔等立此不世奇功,于国于民,功在千秋!孤定当重重有赏!赵铁柱,赏绢三百匹,钱二百贯!”

    “其余三位工匠,各擢升一等,赏绢百匹,钱百贯!”

    “赵小满……特许其入弘文馆旁听习字学文,一应费用由东宫支应,另赏绢五十匹,钱五十贯!”

    弘文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