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威震四海纳英杰,名动九重惊庙堂-《新王伦新梁山》


    第(1/3)页

    梁山泊大败关胜联军,阵斩董平、生擒张清、歼敌逾万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溃兵的哀嚎、江湖快马的蹄声、以及商人旅客的窃窃私语,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山东、河北,继而辐射向整个大宋疆域。这不再是简单的绿林纷争,而是一场足以震动天下格局的军事胜利。

    天下震动!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江湖绿林。

    那些早已与梁山盟约的山寨,如桃花山李忠、枯树山鲍旭、黄门山欧鹏等,闻讯后更是坚定了抱紧梁山这条“粗腿”的决心。欧鹏在黄门山大摆宴席,既是庆贺自家劫掠成功,更是为梁山的大捷欢呼,席间多次举杯,遥敬梁山王伦,誓言同盟之谊,牢不可破。李忠更是亲自带着周通,再次赶往梁山,一是感谢前次救援之恩,二则是为了亲眼见证这绿林圣地的辉煌,并寻求更多的发展指导。

    而更多尚在观望,或原本对梁山心存疑虑的势力,如芒砀山的混世魔王樊瑞(虽未亲至绿林大会,但一直关注)、对影山吕方、郭盛,乃至更远些的饮马川、青云山等寨,都纷纷派出了心腹头目,携带重礼,前往梁山联络。他们不再仅仅是好奇或试探,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希望与这艘骤然崛起的巨舰建立关系,哪怕只是挂上名号,也能在这乱世中多一分保障。梁山泊畔的李家庄,一时间客商与绿林使者云集,四海客栈人满为患,掌柜李盛笑得合不拢嘴,同时也更加小心翼翼地应对着这些形形色色的“豪杰”。

    与江湖的喧嚣热烈相比,梁山势力周边州县的民间,则是另一种暗流涌动。尤其是曾被打下过,又被朝廷“收复”的郓城县。

    “听说了吗?梁山好汉又把朝廷几万大军给打败了!”

    “何止打败!听说领兵的大将死的死,抓的抓!”

    “还是梁山厉害啊!王伦寨主仁义,分了田地,孩子还能上学……”

    “在郓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那狗官只知道捞钱,活不下去了!”

    这样的对话,在郓城县的田间地头、茶肆酒坊中悄悄流传。起初只是窃窃私语,随着消息越传越广,越传越神,终于化为了行动。先是三三两两的农户,趁着夜色,携家带口,推着独轮车,向着梁山泊方向而去。随后规模越来越大,乃至整村整乡的人,如同决堤的河水,浩浩荡荡地加入了逃亡的队伍。他们绕过官府的哨卡,沿着乡间小路,目标明确——投奔梁山,投奔那个传说中“替天行道”、“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地方。

    郓城县令看着几乎空了一半的乡村和日渐冷清的县城,欲哭无泪。衙门的税吏收不上税,派下去的徭役无人应征,甚至连县衙的杂役都偷偷跑了好几个。他向上峰的求救文书雪片般飞出,得到的回复却只是严令阻止,至于如何阻止,兵从何来,粮从何出,只字未提。他瘫坐在冰冷的大堂上,望着梁山的方位,心中一片冰凉,知道自己这顶乌纱帽,怕是戴到头了,搞不好连性命都要搭进去。

    ……

    东京汴梁,皇宫大内,垂拱殿。

    气氛比济州府的衙门还要凝重十倍。龙椅上的宋徽宗赵佶,面沉似水,他平日里最喜书画花石,此刻却对御案上那份由枢密院呈递、高俅附议的紧急军报,看得眼皮直跳。关胜败绩的消息,在高俅一番“润色”(极力渲染梁山火器之诡异,将士之悍勇,仿佛非人力可敌)后,最终还是捂不住,摆上了天子的案头。
    第(1/3)页